《中國兵法名言選編》(商務印書館2023年出版)
1988年7月,我從山東大學歷史系完成博士研究生學業后,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第三研究室,開始從事中國歷代戰略、中國古代兵學與軍事歷史的研究。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因為在先后十年的大學學習期間,我的主業一直是儒學和經學,研究時段集中于先秦和兩漢。如今到軍事科研機構工作,就該把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重心做相應的調整,及時由儒學研究向兵學探索作學術轉型。然而,對于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兵學之了解,當時的我可謂一張白紙,一無所知。
起步階段,“學”尤為重要,我“惡補”的重點首先是讀兵書、讀戰例。然而,中國古代兵書的數量之大、內容之巨,確實令人震撼。民國學者陸達節在《歷代兵書考》中統計,中國兵書為1304種;許保林先生在《中國兵書知見錄》中曾著錄兵書3380部,2323503卷(959部不知卷書,未計在內);劉申寧先生在《中國兵書總目》中有更多著錄,達4000余部之多。面對“浩如煙海”的兵學著作,在贊嘆我國兵學成就輝煌璀璨的同時,我也深陷一種不知從何處著手的困擾迷茫之中。
所幸在那一年,研究室領導吳如嵩將軍主編的《中國古代兵法精粹類編》一書,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系統全面地梳理并匯輯了中國古代兵法的名言警句,按照兵法內容的性質,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在此基礎上征引戰例,點評分析、發凡燭隱、剔精抉微、考鏡源流、辨章學術、提玄鉤要,為人們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兵學的要義、特色和價值,開辟了通衢,指點了門津。
依然記得當時我翻開書時的心情,完全可以用“欣喜若狂”“喜出望外”來形容。這部《類編》于我而言,就是幫助我讀兵書得其法的最好禮物,讓我避免了“事倍功半”之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時參加該書編撰的諸位先生,大多是上世紀60年代畢業于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老同志,他們當時已是師級干部,浸染兵學研究達數十年之久,造詣精深的他們雖是我的同事,但更是我的引路人。我的兵學研究,就是這樣在吳如嵩主任和諸位前輩的指導下蹣跚起步的。今天我在兵學研究領域能夠盡綿薄之力,首先要歸功于這部《類編》的啟蒙。飲水思源,唯有感恩,沒齒難忘!
光陰如梭,白駒過隙。35年后的今天,這部《中國古代兵法精粹類編》依然是廣大兵學研究者與愛好者的優秀入門之作。當然,有些內容可以做必要的增補,有些提法可以做合理的調整,有些分析可以做一定的深化,有些表述可以做適宜的改善,所謂“與時遷移,應物變化”。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由主編吳如嵩將軍主持,霍印章、張文才、孔德騏、邱心田等老同志齊心協力,在新一代兵學研究者魏鴻女史的協助下,對《類編》一書做了全面、系統的重大修訂與完善,易名為《中國兵法名言選編》,這部煌煌凡六十余萬言的老一輩中國兵法研究專家的嘔心瀝血之作,終于在2023年10月由商務印書館付梓出版。捧讀之余感慨良多,感覺再次獲益匪淺。
其一是體大思精、分類科學。本書從150余部兵書戰策、經史著述以及其他古籍中精選論兵名言千余條,勒編為《戰爭篇》《國防篇》《謀略篇》《作戰篇(上)》《作戰篇(下)》《治軍篇》《后勤篇》等七章,各章又條分縷析若干節(目)。其中,“注釋”“譯文”疏解疑難文字;每節(目)之末置有“評述”“例證”,闡發兵法重要原則。全書主旨是幫助廣大讀者通過兵法名言以領略古代兵家的哲思與智慧,憑借“評述”“例證”以理解兵學思想的要義,從而把握中國兵學發展的基本脈絡與時代精神,感受中國兵學文化博大精深的永恒魅力。
其二是造詣精深、學術厚重。兵學研究是一門交叉性學科,是軍事學與歷史學、文獻學的有機綜合。但是,當下由于研究者學術背景各異,導致研究過程中軍事學與歷史學之間的隔膜與疏離,許多說法難以避免郢書燕說、張冠李戴的錯訛。而本書作者,受過系統的歷史學、文獻學基礎訓練,又數十年在部隊基層與軍事科研機構任職,具備雄厚的軍事學素養,較一般學者而言優勢顯著。對“奇正”“主客”“眾寡”“迂直”“攻守”“虛實”等核心范疇作出科學、辯證的闡釋,體現出其彌足珍貴的專業特長。尤其是在戰例遴選、思想評述方面,能夠做到新義迭出、切中肯綮、異彩紛呈??芍^《中國兵法名言選編》一卷在手,即可盡攬中國兵學文化之絕代風流。
其三是貫通古今、注重啟迪?!蹲髠?middot;成公十三年》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孔子亦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史記·孔子世家》)這充分揭示了一個基本事實,即軍事始終是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與之相適應,就是軍事歷史及其兵學思想理應成為歷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強化軍事史及其兵學思想研究,對于推動整個歷史研究,深化人們對歷史現象的全面認識和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實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但自宋代以后,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有了一個明顯的轉型,從本質上來概括,就是由“尚武”轉向“崇文”,由陽剛轉向陰柔,由進取轉為守成。這一點,從圖書的編纂上就可以看到端倪。例如,最終被收錄于清代《四庫全書》的古代兵書,僅寥寥二十部而已,像著名兵書《武備志》《籌海圖編》《翠微先生北征錄》《百戰奇法》等,都被擯棄不予收錄。在整個《四庫全書》中,兵書的數量微不足道。須知道,漢代編撰《漢書·藝文志》時,收錄的兵書中就有“兵權謀”13家、“兵形勢”11家、“兵陰陽”16家、“兵技巧”13家。一千多年下來,被朝廷認可并錄入皇家圖書編目體系的兵書,數量不增反降,實在是非正常的文化現象。這種“文”“武”比例失調,非常不利于國防意識的養成、進取精神的培育。剛柔相濟、文武并重,才是治國安邦所依仗的文化心理基礎。本書在客觀上起到了讓人們關注兵學、張揚陽剛激昂之氣概的作用,無疑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其四是深入淺出、雅俗共賞??鬃佑性疲?ldquo;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孫子兵法》之所以膾炙人口,在古代兵學著作中獨領風騷,除了其思想的杰出卓越、出類拔萃,又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文字的優美與典雅,像“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等等,皆為第一流的文字,現代漢語中排比、對偶、押韻等修辭方式被用得爐火純青,因此才不脛而走、口耳相傳?!吨袊赃x編》的閱讀對象是普通大眾,不宜編得太艱澀,讓一般讀者望而卻步、敬謝不敏。編著者深諳這層道理,努力避免陷入曲高和寡的誤區,而是站在讀者的立場——選錄名言注意通俗易懂;評點原理注意簡潔直白;列舉例證注重家喻戶曉。這樣就使得廣大讀者能夠更直觀便捷地理解兵學思想的內涵與價值。
讓我最為敬重的,是吳如嵩將軍等先生的崇高學術情懷。他們都已是年過八旬、甚至接近九秩的耄耋老人了,是從軍級或師級的崗位上榮休的首長,活在當下,他們生活待遇豐厚、衣食優渥無憂,本來完全可以悠游林下頤養天年,可是軍人的榮耀感和學者的責任感,使得他們再次拿起筆來,真正踐行曹操詩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高尚情懷,于是終于成就了他們新的人生輝煌。一部《中國兵法名言選編》呈獻在世人面前,這種精神和情懷,我覺得已不止于“高尚”,甚至完全稱得上是“偉大”。作為他們的晚輩和部下,我要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原載于《 中華讀書報 》 2024年02月07日15 版)
京ICP備05007371號|京ICP證150832號|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884號 版權所有 2004 商務印書館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號|郵編: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產品隱私權聲明 本公司法律顧問: 大成律師事務所曾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