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省思、哲思、深思融為沉思
2024-02-03作者:沈江平刊發媒體:解放日報瀏覽人數:1
《哲學與社會:老年沉思錄》(商務印書館2023年出版)
作為當代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陳先達先生思想深邃、著作等身,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享有崇高聲譽,產生廣泛影響。新著《哲學與社會:老年沉思錄》被陳先生稱為“可能是我此生最后一本書”,該著從生命的體驗、時代的把握、閱讀的感悟中行文創作,將省思、哲思、深思融合為沉思,既是先生最新的人生智慧的思想結晶,也是其多年來哲學研究的理論凝結。
其一,豐富精湛的思想內容中充滿著生命省思。黑格爾曾說:“對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飽經風霜的老年人之口與出自缺乏閱歷的青少年之口,其內涵是不同的。”本書全面體現了陳先達先生九十余年的人生哲思和近七十年的從教經驗。正如陳先生在自序中提到的:“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體驗。老人體驗到的問題,是年輕人難以理解的。”從走出鄱陽湖畔到求學復旦大學,從人民大學任教到如今已逾鮐背之年,陳先生既經歷了下放干校的人生之落,也參與了改革開放后哲學研究的時代之盛。豐富的人生閱歷使陳先生對哲學與社會相關問題及二者關系都有深入和透徹的感悟。本書副標題“老年沉思錄”,正是對主標題“哲學與社會”的恰當呼應,體現了一位九十高齡哲學家對于哲學與社會的獨到見解。
其二,深入淺出的語言文體中蘊含著時代哲思。本書主要由一系列哲學隨筆構成,陳先達先生2019年正式退休后,筆耕不輟,堅持關注時代之問,堅持進行哲學思考。這些文章在形式上并非嚴格的學術論文,更多是作者對生活經歷、讀書寫作、新聞報道與理論熱點的思考與感觸。從2006年出版第一本隨筆《漫步遐思:哲學隨想錄》開始,陳先達先生又完成了《靜園夜語》《宜園雜論》等多部哲學隨筆集。本書是“陳先達式”哲學隨筆的又一次集中呈現。這種獨特的文體結構主要體現為以下兩方面價值:一方面,陳先生以通俗化的語言和表達將哲學理論融入隨筆之中,即使沒有受過專業哲學訓練的讀者亦能輕松理解并產生共鳴;另一方面,陳先生的哲學隨筆絕非抽象的理論思考,而是立足現實對社會生活不同問題的哲學反思,是哲學與社會緊密關聯基礎上的思想成果,包含著特定歷史背景下作者獨特的人生思考。
其三,立場堅定的理論原則中彰顯著閱讀深思。本書恪守馬克思主義思想底色,在余論中特別談及了自己的治學方法。陳先達先生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工作者不僅要“姓馬”,更要“信馬”,做到“學、思、悟、行”的四者統一,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本書六卷的標題都沒有直接論及馬克思主義,但在具體編排和行文過程中始終沒有偏離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原則。在卷一“世界之思”中,作者通過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再次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精華的價值。在卷二“歷史之思”中,作者立足于唯物史觀原理,對歷史哲學和歷史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卷三“社會之思”和卷四“文化之思”中,作者借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不同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作了解答。在卷五“智慧之思”和卷六“人生之思”中,作者嘗試在馬克思主義視角下追問和回答人生的意義。全書既有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問題的辨析,也有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重申,其鮮明的馬克思主義底色充分體現了陳先達先生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功底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由是觀之,該書兼具通俗性和學理性,既有歷史的厚度,也有理論的深度;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情感的溫度,是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轉載于《解放日報》2024年2月3日第07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